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颇时兴了一阵子海外上市潮。像盛大、九城、新浪、搜狐、网易、TOM、百度、携程、UT斯达康、中华网等等一大批新型中国优秀企业纷纷跑到了NASDAQ去。
笔者作了一个统计,截至目前,在美国纽交所和NASDAQ上的中国企业已经有20-30家左右了。这其中不但有上述通过美系资本VC包装过去的新上市企业,还有如中芯国际、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人寿、中国电信等一大批国有(特)大型企业。 分析其中的缘由,一位证券分析人士对笔者说,“那一阵子正是美元这种国际货币的黄金时期。而中国经济也正处在一个资本稀缺阶段。到美国融资是非常正确的。”但是,笔者还注意到,在这些赴美上市的企业中有不少都是离岸注册的。对此,此分析师解释道:一直以来,中国证券金融监管当局对内地海外上市企业有有很多限制: 企业净资产必须在4亿元以上,融资总额应在5000万美元以上,上市当年税后利润必须在6000万美元以上等等。很多企业对于直接在海外ipo都心有余悸。于是,前期中国企业就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离岸注册海外上市。 “这股美国上市潮后来启发了更多的中国私人资本。目前,这股离岸注册的浪潮正在从公司向私人家族蔓延。”一位离岸注册从业人士对笔者说。 企业投资:个人理财标杆 据分析,在离岸金融中心,当地对离岸公司一般不征收营业税、销售税、个人所得税,所以,大多数注册离岸公司的国内经济实体,主要看中的是其降低公司税收成本的功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由于中国一直都趋向于招商引资政策,在海外注册回国后就属于外资了。尤其是此前,中国对外资非常偏好,各地政府都给与税收上的优惠甚至补贴,所以,国内很多有能力且先知先觉的公司都率先采取这种方式“出口转内销”。 至于业务领域,那些从事跨国金融、国际投行,尤其是全球私人理财等业务的公司,往往倾向于离岸注册。这样,他们不但可以在中国国内享受更多、更高的税收优惠(有些甚至免资本增值税),还可以在跨国贸易中、抢尽双重的便利。 比如,你有一私人的贸易企业,又主要做美国生意,那么,如果你在亲美的离岸金融中心注册一家公司,通过这家公司的名义再跟美国或搬进新财务往来,那么他就可以通过该亲美离岸金融中心同美国签订的各种无税或低税协议,大大降低贸易成本。 此外,抓准不同行业的全球优势分工,选择靠近有这一优势的离岸金融中心注册公司,便可以戴上这一国际优势产业品牌的整体光环。 比如,美国的建筑用新材料全球领先,这一领域的全球著名公司也多是美国企业,那么就会有很多企业跑到属于美国法律系统的离岸中心去注册一家公司,然后回购做买卖。比如,2006年震惊全国的“欧典地板并非注册在欧洲”的丑闻,一下子让很多消费者如梦方醒,大呼上当。但时至于此,“欧典地板”已经在中国火了若干年。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国际优势产业概念”的光环。 再者,一个经济实体,无论私营与否,其原料、市场、工厂的设立都应该非常考究。 假如这一产业的家住难点主要集中在原料上,比如自然资源类(包括木材等),很多国家都明确禁止外国公司直接开采外运,那么你在靠近原料产地的离岸设立一家公司,这样就可以享受原料供应等方面的诸多便利了。假如你的市场在国外,同样利用这个道理也可以扩大销售渠道,提升利润空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几年之前,中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率一直很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投资人造就一个身强体健的印象,某些急于上市的中国金融机构就把目光盯在了海外离岸金融中心的身上。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中银香港,在它即将登陆海外资本市场的时候,中行就曾成功地利用其设在开曼的公司剥离该公司的不良资产。 家族资本:如法炮制“ 第三窟” “离岸注册,离岸金融中心对注册机构的注册资料、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资料是完全保密的。”长期从事离岸注册业务的刘先生对笔者说,“尽管离岸金融中心要求你在当地要请一个董事一个秘书,但是这些董事或者秘书是决不会参与你的企业经营决策活动的。属于睡觉董事。而且他对你上报到那里的企业信息也不做强制要求。这样,注册公司的实际掌握控制人就只能是注册者了。”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便利,才让越来越多的有保密需求的人开始思量起来,既然国有大型企业都可以合理避税、变相向投资人藏匿信息,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中国已经崛起了一大批中产阶级,有的企业家或其家族所拥有的财富正在日益膨胀。”另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从事离岸金融全球投资咨询(财富管理)的人士对笔者说,“他们越来越需要保障自身财富的安全,越来越需要为自己财富的保值增值考虑,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考虑如何才能把自己的财富更多、更安全地传承给下一代了。”这番话,得到了某财富管理咨询公司执行董事应先生的证实。 据应先生透露,他管理的财富管理公司主要就是为全球华人提供全球打理财富服务的。 “去年跟前年相比,我们业务的增长就翻了一倍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我们的客户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增长,目前让我们打理的私人财富单体规模一般都在200-400万美元以上。”由于业绩颇丰,应先生满怀信心地对笔者说。 应先生还向笔者举了一个例子。据说,他曾经为一个从事纺织类外贸行业的德籍江苏商人打理过私人财富。从这个案例来看,尽管这私人家企业在整个行业中不算什么龙企业,但是其企业主的私人资产规模也是相当可观的。 由于必须为客户保密,应先生拒绝向笔者透露更多的客户的个人信息,但补充说:“我们主要把这些钱投资到一些矿产、水资源、铀产品的股票上去。尤其是一些欧洲股票,此外,我们也在债券、货币基金市场有投资,我们的客户回报一般都在15%以上。”至于对私人家族资本的海外离岸业务,应先生非常看好。据他分析,从国际经验开看,全球80%的私人财富都是通过理财顾问来管理的。长期来说,由其专业机构为大客户作整体投资规划,必将成为中国这样一个正在走向中产阶级化的社会所必需的一个行当。这个产业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朝阳的行业。 也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笔者了解到,目前巴拿马正在推出一种全新的私人家族资本离岸基金业务。而且据说,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的新热点。这也许更能说明这个市场的潜力和规模吧。 |